目前與發達國家相比,我國的鋼結構產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,不過,隨著我國“新四化”(新型工業化、信息化、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)的實施,堅持綠色、低碳、循環發展將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,成為新的經濟轉型時期制定目標和政策的重要依據。
江蘇鋼結構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。2013年1月1日,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訂的《綠色建筑行動方案》,明確指出:推廣適合工業化生產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、鋼結構等建筑體系,提高建筑工業化技術集成水平。
近期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提出,“十二五”期間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。到2015年末,20%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。其中,
江蘇鋼結構建筑正成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方向之一。我國鋼結構產業迅猛發展,鋼結構用鋼量日趨增多,亦加速了鋼結構用鋼的生產和研發,但與發達國家相比,仍存在不小的差距:
一是鋼結構所用的高性能鋼材比例還有待提高。業內人士表示,建筑鋼結構除了具有輕質高強性、優異的材料性能、制作安裝工業化程度高、宜拆卸和較好的耐久性等優勢外,還具備有利于節約資源、減少碳排放、可循環利用等特性。因此,
淮安鋼結構所用的鋼材同樣要求重量輕、強度高、耐腐蝕。但目前一些鋼結構工程還存在著“笨、重、大”的缺陷,需要采用高級別的結構鋼來改變現狀。如用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替代碳素結構鋼(Q235)可節省鋼材15%~20%,并能減少結構的自重。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還可用于大型結構、重型結構、大跨度結構、高層建筑、橋梁工程等領域。
二是企業要跟上市場需求,“不因量小而不為”。由于鋼結構用鋼所需的品種多、數量相對少,有些訂單只有幾百、幾千噸,但卻涉及到十幾個品種,一些鋼廠不愿意接這樣的訂單,導致一些鋼結構制造企業只能從國外進口所需的鋼材。